晚清时的中国骑兵为何会被印度骑兵虐杀? 原因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很多网友都有一个固定的印象,似乎中国只是在热兵器上输给了欧洲人;如果用冷兵器较量,中国不会输给西方。但事实上,广大网友这个认知是错误的,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不仅热兵器领域远远落后于西方,其实冷兵器领域的差距更大。
在起义时,当时满人将军乌兰泰在挑选驻防加强到广西剿灭太平军前线时,就曾经奏称“驻防八旗已多不习刀矛,弓箭十无五中…………唯今所恃,唯以鸟铳…………”
驻防八旗如此,京师八旗也不过如此。当乌兰泰以原秦定三的黔兵2000别领一部后,所带驻防八旗兵也“唯以奴才所带鸟枪发给教习…………黔兵杂以刀矛。”才教习完毕之后,攻打永安一役,八旗兵杂以威宁兵数百守炮位,被7名太平军士兵持长矛短刀就追得丢弃大小炮位十余,投身激流,宁愿淹死也不肉搏。
八旗马队,八旗马队以吉林、黑龙江马队和蒙古马队为主。吉林黑龙江马队6000,曾经是江北大营主力,可偏偏就是这支主力,在和太平军肉搏当中,望风溃散,甚至有“不及逃跑,下马跪受贼刃者”蒙古马队素称劲悍,在和胜保麾下的时候,于部队民马杂凑成的马队对战的时候,也是撒丫子时候居多。天津知县谢子澄一次亲自率队攻扑独流木城,蒙古马队以为后殿,结果谢子澄被太平军士兵以长矛刺死的时候,蒙古马队数百在后观望不前,当太平军挺矛上前的时候。“…………轰然溃散,有遁至静海,无鞋无钱,向丐食者…”怯懦如此,真是丢光了老祖宗的脸。
而鸦片战争的时候,只要英国人列队整齐的前进到100米处,齐射,然后刺刀冲锋(标准的时代步兵战术),的军队就已经基本上溃退干净了。,定海那么多八旗绿营将士殉城,也是洋子白刃突击拿下来的,洋子死2个,伤15个。
三元里抗英斗争中,英军马德拉斯步兵团一个连迷路被乡勇包围,几乎一万多人对英军不到二百人,天降大雨火枪失灵,英军完全凭借白刃战突围而出和大部队会合,总共死了六个人。鸦片战争后十四年的中,曾有英军一个排四十人以白刃战击退俄军两千人的记录。
不仅满人如此,就连湘军也不是以肉搏见长。
湘军的特点,叫作“结硬寨,打呆仗”。
所谓“结硬寨”,湘军到了一个地方以后马上要扎营,他这一点是学太平军。制定了扎营之规,按照曾国藩的规定,湘军每到一个地方要看地形选择扎营地点,最好是背山靠水,然后要修墙挖壕,墙高八尺厚一尺,用草坯土块组成。壕沟深一尺,壕沟挖出来的土必须要搬到两丈以外,以防敌人用挖出来的土很容易地把壕沟填掉。壕沟外是花篱,花篱要五尺,埋入土中两尺,花篱有两层或者三层。搭篱笆是防敌军的马队。根据曾国藩的规定,湘军开到新地,无论寒雨,立即挖壕沟,限一个时辰完成,对湘军来讲这种土木作业本来是他们的本行,这些士兵本来是农民,在家也是挖土的。
营垒的防御墙靠近内侧叫子墙,士兵站这里,墙外面一层是篱笆,防马队,再外边是壕沟,防步兵。当时的火炮很少,火炮的控制力很小,防守是更有利的一方。曾国藩的“结硬寨”能够达到“制人而不制于人”的目的。因为太平天国占了很大地方,湘军本来执行的是进攻的任务,他通过“结硬寨”的方法把进攻任务转变成了防守任务。我们知道《兵法》中说过“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部队战败在于自己,能为不可胜,不使人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军队数量不够的时候就守,军队数量非常大的时候才开始进攻,“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湘军的这种方法,使他们到了一个地方就,不是进攻,而是等着别人进攻。他们的任务是进攻城市,清朝指定的目标是攻打天京等等城市,怎么进攻呢?很简单,到一个城市边上以后开始挖壕,并不跟太平军打,而且每驻扎一天就挖一天壕沟。被湘军攻打的城市,如安庆、九江等,城市城墙外围的地貌全都被当年所挖的壕沟改变了,湘军打一个城市用的不是一天两天,他们用的是一年两年,不停地挖壕沟,我一直开玩笑说他们在家乡和他们到湘军做的事情是一样的,都是土木作业,他们干的就是本行。这个办法很有效,一道加上一道,无数道无数道地围,无数道无数道地挖,一直让这个城市水泄不通,就看城里的粮食能坚持多久。断敌粮道、断敌补给,方法很笨,很有效,这就是“打呆仗”。
在训练当中曾国藩非常注重守营,在军营里每天要做七件事情,七件事当中有三件事都是指派士兵按规定时间站到子墙上。比如第一条规定,五更(三点钟)即起派三成部队站墙一次,即30%的部队要站到墙上去,等到放醒炮,大家全起来了,部队全整理完了,墙上的部队才可以下来,这是防止对方偷袭。第五条规定,灯时(晚上)派三成部队站墙上,一直到部队全部作业完毕了,还要换10%的部队站在墙上防止夜袭。
如果我们今天一下曾国藩打仗有什么奥秘,那就是他用世界上最笨的方法打了世界上最聪明的仗。湘军的这种“结硬寨”的办法使得太平军对他一点没有办法。太平军是比较骁勇能战的,跟湘军打,只要碰到这种路数的部队,就一点办法也没有。太平军电脑维修网希望跟湘军进行野战,而湘军很少使用野战,他们就守着最要紧的地方不动,看你怎么办。湘军的办法,大战术就是围敌打援,不停地包围城市。
而湘军中战斗力最强的鲍超部,战斗力强大的秘诀也并非肉搏,而是使用火器相比湘军其他部队略专业鲍超规定,抬枪手在放枪时不准回头,必须直视前方。就这么简单一招,就足以让鲍超部战斗力冠绝湘军了。
说完绿营,湘军,我们再来看看晚清时的蒙古。
1860年9月18日中午,4000名法军和4000名英军行进到通州张家湾,在行军中遭到隐蔽在树林中的清军炮火伏击,随后,3000名蒙古骑兵对行进中的联军发起突击。
咱们在抗战剧里没少见过类似的桥段,行军中的鬼子被突然冲出肉搏的八路“包饺子”。
骑兵的速度可比步兵快多了,蒙古马短距离骑乘速度记录1600米为2分0.8秒,英法两军步兵已装备发射米涅弹的前装线膛步枪(英国恩菲尔德1853式、法国米涅式步枪),极限杀伤距离800米,400米内射中人型靶的命中率不到50%,所以,一般在200米内可精准射击。,根据后人的统计,射击一般发生在150米范围内。
按照这个距离计算下最短冲锋时间,蒙古骑兵15秒左右可以到达白刃战距离。
结果呢,在几百支格里芬火箭的轰击下,蒙古马被巨大的爆炸声吓坏了,乱作一团,根本没摸到敌人的边。
这时,英军所属的费恩锡克骑兵团和第一龙骑兵团的432名骑兵发起反冲锋,很快逐退了蒙古铁骑。
锡克骑兵团里的印度人高兴的大喊
“中国骑兵就是一群家禽,很难抓到,一旦抓到却是完全无害的。”
此战,英军死1人,伤17人,法军只有17人受伤,清军伤亡1000余人。
祖宗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骑兵,为什么沦落到“家禽”的地步?
数据可以说明一切。
在的时代,蒙古骑兵使用的是150斤拉力的强弓,到了时代,满蒙骑兵可以使用120斤强弓,就是到了、时代也可以使用90斤拉力硬弓。
而1860年清朝从内蒙古东部的哲里木盟、卓索图盟、昭乌达盟、察哈尔,抽掉的9000名“骑兵”,骑射本领已经下降到了惊人的程度,只能使用拉力为20-30斤的弱弓,既没有射程,也没有穿透力,连马都没有经过训练,更不用说马上白刃战的训练了。
,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战争的失败,是全方位的失败,绝不仅仅只是科技不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