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异事件真实
科技知识 2023-10-16 19:54www.caominkang.com科技知识
一直以来,社会公众对于有关故宫的各种津津乐道、口口相传,甚至有网络恐怖小说以此为题材,编造稀奇古怪的,让紫禁城平添神秘色彩。昨天,故宫官方就此进行公开回应所谓“”纯属子虚乌有。
所谓“灵异事件”纯属子虚乌有
稀奇古怪的恐怖故事往往以夜深人静的紫禁城为背景,以人迹罕至的故宫非开放区域特别是传说“阴气”很重的西部区域为空间进行演绎。月黑风高,古宅深院,孤魂冤,或泣或歌,飘然来去,听来森然恐怖。
昨天,故宫官方就此进行公开回应所谓“灵异事件”纯属子虚乌有。之所以被歪曲、演绎,是因为人们对此区域并不熟悉。伴随此前一直尘封的西部区域的开放,非开放区域变为公共参观空间,这些传闻也将不攻自破。
故宫专家介绍,历代“故宫人”从来没有在紫禁城中看到过、经历过什么灵异事件。广为流传的那些故事,都是人们在茶余饭后道听途说、添油加醋编造而成。随着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开放区域的扩大,建院九十年来未曾整体开放过的诸多区域开始跟观众见面,由非开放区“变身”展览陈设的公共空间,迎接每一位观众的到来。比如慈宁宫、寿康宫所在的外西路区域,作为“女性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历史故事和传说,是各大剧常常会提及的一个区域。开放后,这个区域向观众揭开神秘的“面纱”,以精美的展览陈设、雅致的庭院园林,呈现给大家一个真实的、独具特色的西部区域。
“好东西都去了台湾”并不成立
宝蕴楼展览中,一个贴满封条的大红木箱向人们展示着文物南迁的故事,上面写着“古第一箱”。专家介绍,这个木箱就是当年文物南迁过程中北返的实物。
常常有人问起故宫博物院好东西都去了台北吗?故宫专家介绍,实际上,抗日战争爆发后,为避战火,1933年2月至5月间故宫博物院将13491箱文物分五批南运,暂存于上海,后转藏于南京。当时,故宫博物院各库藏品数以百万计,大部分保存于原处未动,甚至有的整座库房的文物藏品均未南迁。,各个陈列室须维持正常开放与参观,保留了一定数量的展品。根据民国时期北平故宫博物院的多次清点,留存北平的文物藏品多达118.9万余件,更有数以百万计的明清档案,为参与南迁文物的20余倍。
故宫专家介绍,最初决定选择文物精品,迁往上海储藏。后来因时间紧迫,箱数又多,择精品文物装箱,事实上未能完全做到,而且装箱人又是“二把刀”,文物知识有限,闹了“留下真品,选走伪品”的笑话。
根据档案记载,迁运至台湾保存的故宫文物共计2972箱,占故宫博物院南迁文物总箱数13491箱的22%。这些文物迁台后,台北故宫先后进行了3次清点,数字增长较大,主要是204箱清宫档案,由于计件方式的变化,由1954年的28920件增长为386862件。“好东西都去了台湾的说法并不成立。”专家表示。
展出毛泽东在故宫照片
本次新开放的展览中,展出了一张毛泽东在故宫的照片。这彻底推翻了“毛泽东因为迷信思想从没进过故宫”的说法。
根据老“故宫人”,时任故宫博物院保卫科科长的韩炳文先生回忆,毛主席不仅进过故宫,而且不止一次,一共有三次。而且他也曾从东华门城楼上信步走过,经东南部分城墙走到午门展厅观看展览,也就是10月10日观众可以走过的这一段区域。
第一次是1954年5月17日下午,毛主席身穿灰色的中山服,脚蹬布鞋,手拿一根竹竿,从神武门进后,沿神武门内东马道拾级而上,在城墙上走走停停、神情安闲,不时眺望远处。
第二次是隔日下午即5月19日,毛主席第二次来到故宫。这一次,主席仍乘车进神武门,下车后即沿西马道上城墙参观。
毛主席第三次来到故宫是在5月20日下午四点多,这回是由罗瑞卿同志陪同,经午门东掖门进入故宫,径直登上午门城楼,继续观看在楼内举行的“全国出土文物展览”。
寿康宫
最大黄花梨家具有小金库
影视剧里大热的“甄嬛”,在历史上为乾隆的母亲钮祜禄氏,居住于寿康宫。记者在她的寝宫看到故宫现存最大的黄花梨家具——高2.9米,单柜宽1.76米的两组黄花梨雕龙立柜。据介绍,此柜子当年由官员进献入宫,皇帝龙颜大悦,大大赏赐了进献者。
柜子平时用于放置皇太后的生活用品。其不为人知的“机关”在于,柜子下部有一个暗格,其上单设锁,内藏金银珠宝,据说当时暗格箱子的钥匙就随身别在皇太后的腰间,可见其中都是皇太后的爱物。
慈宁宫
文物着“隐身衣”裸展
雕塑展的一大特色是很多亮相的大体量文物,故宫博物院采用“裸展”的方式进行呈现,即没有展柜,没有玻璃隔挡,观众和文物可以进行直接“面对面”。这对管理和文保都是一种考验。
据介绍,为了确保文物的安全,故宫为其涂了一层保护材料,这种材料不伤害文物本体,观众从表面看不出来,而且通气效果好,不会把湿气憋在文物体内。
4吨重大石佛哭脸变笑脸
展览中北齐的一佛二菩萨像体量巨大。雕像用白石雕成,体现了北齐时期河北地区佛教造像的特征。虽然佛与菩萨像的形体十分高大,雕刻却十分精细,比如佛像袈裟厚重的质感,菩萨手指柔软丰腴,同样的白石雕凿,却做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效果。
故宫专家介绍,仅中间的大石佛就重达4吨多。此前20多人用了20多天才将大佛立起来,之前大佛一直在库房“躺着”。颇为神奇的是,大佛孤寂地“躺”在库房的时候脸上展现出“哭相”,而如今得以直立展出,灯光下却展现出迷人的微笑。专家解释称,这是因为观察角度的不同导致的不同视觉效果。
东汉小夫妻石雕“秀恩爱”
展厅中有一尊紧紧拥抱的东汉石像颇为引人瞩目。
据故宫专家介绍,这对相拥而坐的男女形象出自四川彭山一座墓的墓门第三层门楣上,应当是墓主人夫妻生活的表现。
1941年,川康古迹考察团发掘了这个墓葬,拥抱像的发现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围观者甚众,以至于严重踩踏了周围的麦苗,扰乱了生活次序,而维护伦理道德的人们也意欲毁坏这“有伤风化”的不雅之物。
无奈之下,考察组在向上级——时任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主任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组长的李济先生请示后,将拥抱像切割下来,移运到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库房保存,后移交故宫博物院。本次展出,曾经的“有伤风化”在如今看来更像是“秀恩爱”。
所谓“灵异事件”纯属子虚乌有
稀奇古怪的恐怖故事往往以夜深人静的紫禁城为背景,以人迹罕至的故宫非开放区域特别是传说“阴气”很重的西部区域为空间进行演绎。月黑风高,古宅深院,孤魂冤,或泣或歌,飘然来去,听来森然恐怖。
昨天,故宫官方就此进行公开回应所谓“灵异事件”纯属子虚乌有。之所以被歪曲、演绎,是因为人们对此区域并不熟悉。伴随此前一直尘封的西部区域的开放,非开放区域变为公共参观空间,这些传闻也将不攻自破。
故宫专家介绍,历代“故宫人”从来没有在紫禁城中看到过、经历过什么灵异事件。广为流传的那些故事,都是人们在茶余饭后道听途说、添油加醋编造而成。随着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开放区域的扩大,建院九十年来未曾整体开放过的诸多区域开始跟观众见面,由非开放区“变身”展览陈设的公共空间,迎接每一位观众的到来。比如慈宁宫、寿康宫所在的外西路区域,作为“女性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历史故事和传说,是各大剧常常会提及的一个区域。开放后,这个区域向观众揭开神秘的“面纱”,以精美的展览陈设、雅致的庭院园林,呈现给大家一个真实的、独具特色的西部区域。
“好东西都去了台湾”并不成立
宝蕴楼展览中,一个贴满封条的大红木箱向人们展示着文物南迁的故事,上面写着“古第一箱”。专家介绍,这个木箱就是当年文物南迁过程中北返的实物。
常常有人问起故宫博物院好东西都去了台北吗?故宫专家介绍,实际上,抗日战争爆发后,为避战火,1933年2月至5月间故宫博物院将13491箱文物分五批南运,暂存于上海,后转藏于南京。当时,故宫博物院各库藏品数以百万计,大部分保存于原处未动,甚至有的整座库房的文物藏品均未南迁。,各个陈列室须维持正常开放与参观,保留了一定数量的展品。根据民国时期北平故宫博物院的多次清点,留存北平的文物藏品多达118.9万余件,更有数以百万计的明清档案,为参与南迁文物的20余倍。
故宫专家介绍,最初决定选择文物精品,迁往上海储藏。后来因时间紧迫,箱数又多,择精品文物装箱,事实上未能完全做到,而且装箱人又是“二把刀”,文物知识有限,闹了“留下真品,选走伪品”的笑话。
根据档案记载,迁运至台湾保存的故宫文物共计2972箱,占故宫博物院南迁文物总箱数13491箱的22%。这些文物迁台后,台北故宫先后进行了3次清点,数字增长较大,主要是204箱清宫档案,由于计件方式的变化,由1954年的28920件增长为386862件。“好东西都去了台湾的说法并不成立。”专家表示。
展出毛泽东在故宫照片
本次新开放的展览中,展出了一张毛泽东在故宫的照片。这彻底推翻了“毛泽东因为迷信思想从没进过故宫”的说法。
根据老“故宫人”,时任故宫博物院保卫科科长的韩炳文先生回忆,毛主席不仅进过故宫,而且不止一次,一共有三次。而且他也曾从东华门城楼上信步走过,经东南部分城墙走到午门展厅观看展览,也就是10月10日观众可以走过的这一段区域。
第一次是1954年5月17日下午,毛主席身穿灰色的中山服,脚蹬布鞋,手拿一根竹竿,从神武门进后,沿神武门内东马道拾级而上,在城墙上走走停停、神情安闲,不时眺望远处。
第二次是隔日下午即5月19日,毛主席第二次来到故宫。这一次,主席仍乘车进神武门,下车后即沿西马道上城墙参观。
毛主席第三次来到故宫是在5月20日下午四点多,这回是由罗瑞卿同志陪同,经午门东掖门进入故宫,径直登上午门城楼,继续观看在楼内举行的“全国出土文物展览”。
寿康宫
最大黄花梨家具有小金库
影视剧里大热的“甄嬛”,在历史上为乾隆的母亲钮祜禄氏,居住于寿康宫。记者在她的寝宫看到故宫现存最大的黄花梨家具——高2.9米,单柜宽1.76米的两组黄花梨雕龙立柜。据介绍,此柜子当年由官员进献入宫,皇帝龙颜大悦,大大赏赐了进献者。
柜子平时用于放置皇太后的生活用品。其不为人知的“机关”在于,柜子下部有一个暗格,其上单设锁,内藏金银珠宝,据说当时暗格箱子的钥匙就随身别在皇太后的腰间,可见其中都是皇太后的爱物。
慈宁宫
文物着“隐身衣”裸展
雕塑展的一大特色是很多亮相的大体量文物,故宫博物院采用“裸展”的方式进行呈现,即没有展柜,没有玻璃隔挡,观众和文物可以进行直接“面对面”。这对管理和文保都是一种考验。
据介绍,为了确保文物的安全,故宫为其涂了一层保护材料,这种材料不伤害文物本体,观众从表面看不出来,而且通气效果好,不会把湿气憋在文物体内。
4吨重大石佛哭脸变笑脸
展览中北齐的一佛二菩萨像体量巨大。雕像用白石雕成,体现了北齐时期河北地区佛教造像的特征。虽然佛与菩萨像的形体十分高大,雕刻却十分精细,比如佛像袈裟厚重的质感,菩萨手指柔软丰腴,同样的白石雕凿,却做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效果。
故宫专家介绍,仅中间的大石佛就重达4吨多。此前20多人用了20多天才将大佛立起来,之前大佛一直在库房“躺着”。颇为神奇的是,大佛孤寂地“躺”在库房的时候脸上展现出“哭相”,而如今得以直立展出,灯光下却展现出迷人的微笑。专家解释称,这是因为观察角度的不同导致的不同视觉效果。
东汉小夫妻石雕“秀恩爱”
展厅中有一尊紧紧拥抱的东汉石像颇为引人瞩目。
据故宫专家介绍,这对相拥而坐的男女形象出自四川彭山一座墓的墓门第三层门楣上,应当是墓主人夫妻生活的表现。
1941年,川康古迹考察团发掘了这个墓葬,拥抱像的发现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围观者甚众,以至于严重踩踏了周围的麦苗,扰乱了生活次序,而维护伦理道德的人们也意欲毁坏这“有伤风化”的不雅之物。
无奈之下,考察组在向上级——时任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主任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组长的李济先生请示后,将拥抱像切割下来,移运到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库房保存,后移交故宫博物院。本次展出,曾经的“有伤风化”在如今看来更像是“秀恩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