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硅谷,华人程序员创业者支棱起来!
作者 | 闫辉 责编 | 朱珂欣
出品 | CSDN(IDCSDNnes)
提到硅谷,大家会想到些什么?
(相关资料图)
这座位于美国旧金山的科技城,也是吸引无数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到来的互联网创业梦之地,他们在此开启奇思妙想的科技之旅。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硅谷吸引了不少国内创业者的涌入,越来越多的华人创业者将他们的创业项目由此推向全球市场。
在本期《开谈程序员创富系列》访谈中,我们邀请到了硅谷投资人叶忻、Workstream 联合创始人王若愚、Saltalk 创始人明方全,在 CSDN 战略合作总监闫辉的主持下,围绕在硅谷创业创富的经历进行了讨论。,他们还深入交流了在硅谷创业和投资的“那些事”,为大家分享华人程序员的创业创富之路。
叶忻,曾担任微软在中国的第一个合资公司 Censoft 的 CTO、搜狐(Sohu)担任 CTO,并在多家硅谷公司包括 Tibco 和 Marimba 等供过职,在产品开发、技术销售和商业拓展等方面有着多年以上的丰富经验。
王若愚,2011 年加入创新工场,并联合创立了创投圈 vc. , 中国的Angelist 和 Crunchbase。2018 年,在硅谷联合创立 Workstream,通过构建 Saas 产品帮助数千万灵活用工者找到合适的工作,帮助数万线下商家快速招聘。Workstream 在过去 4 年多累计融资 1 亿美元。
明方全,盐语(Saltalk)创始人兼 CEO。Saltalk 成立于 2017 年,总部位于美国硅谷,是集云厨房和电商为一体的平台,通过搭建云厨房和 SaaS 管理服务。目前,已经累计融资上千万美元。
硅谷创业背后的契机
闫辉: 每位创业者在前期,都有自己背后的创业故事。例如,若愚在硅谷的创业项目融了上亿美金,明总的 Saltalk 也融了上千万美元。想了解大家在硅谷的创业项目,是在何种契机下启动的?
明方全: 在2017 年,我拿到绿卡。那时候,由于自己爱好吃辣,却又在湾区很难找到吃辣的地方,我开始了自己做剁辣椒酱并且在网络上销售。机缘巧合之下,我发现自己的酱销售额挺高。也是在各种契机之下,2018 年 4 月份,我的第一个厨房开始,半年的时间就已经使得每月销售额达 15 万美金。伴随 2019 年底疫情来临,对餐饮业冲击很大,于是我将模式调整为从 ToB 到 ToC。如今,已经完成了新的融资,我的创业之路也还在继续。
王若愚: 我在硅谷的创业,拥有一个充满趣味的开端。那时候,我跟合伙人为了理解市场需要什么,会和数百个潜在客户进行深入交流,小到路边餐馆的老板,大到星巴克和 GE(General Electric,通用电气)高管。随后,我们发现 2017 年星巴克还在用 Excel 做招聘管理,员工的平均离职时间是 8 个月,门店离职率极高,招聘人员的压力巨大。GE 也存在一些离谱的事情,用 Outlook 的 Email 工具来管理四万人的简历。
当我们发现一些业界发达的大公司的招聘后台都比较简陋时,我也一点点看到了我的创业契机。那时我的合伙人在大学开过一个泰国餐厅,也存在招人管理艰难的问题。,我们了解到招人背后的市场非常庞大,全球有 27 亿的蓝领工人,他们没有 PC,也没有工具来获取知识和快速成长。
,那时候我们一拍即合,即便深知“招人”是一个长达几十年的痛点,但仍然想开始从这个领域创业,从蓝领招聘做起,解决供需两端的匹配。我们电脑维修网希望面向 20 多亿用户,通过科技来给他们赋能,通过算法给他们带来强大的支持。
愿景与行动都兼顾
闫辉: 任何一个创业项目,都会面临组建团队的问题。作为华人程序员创业者,大家觉得如何在硅谷组建团队呢?
明方全: 最初,只有我一个创始人。因为我没有在美国读书,最开始的职业也是开发工作相关,我认识的人中大部分都是技术人员,没有互补的合伙人。但在创业过程中,我一直努力地搭建能够互补且共赢的团队。在团体文化的培养方面,,对整个团队保持透明;第二,保持同理心;第三,做到诚实。
如今,我的团队中有 6 — 8 个人,每个人可以独立负责一块业务。团队中的伙伴们,有亚马逊运营背景的,有高中就来硅谷的巴基斯坦亚裔,有负责产品的是印度人,还有曾经在苹果历练过的人。我电脑维修网希望有一天,我能努力将团队成员发展成能给创业项目出谋划策的核心人员。
王若愚:我认为构建团队是创业中很难的一部分。因为团队组建需要和公司战略、愿景、增长策略相匹配的过程,需要寻找契合度。
现实中,绝大多数创业公司很难以成长到有愿景的阶段。在没有愿景的时候,如何构建团队将成为创业中很大的困难。因为愿景不够大,根本吸引不来高级人才,也不需要高级别的人才。所以,第一个挡路虎是能不能找到市场真正需要的产品,然后能不能拓展出宏大而又有意义的愿景。愿景的天花板定义了能找到人的上限。
在硅谷或中国,留住真正顶尖的人才,一方面是为他们提供优渥的薪资和股份,另一方面,是让他们相信你的愿景和故事。,愿景实现是无比漫长的过程,也非常考验几个创始人的能力。,创业项目中的合伙人一定要能力互补,彼此之间保持充分透明也很重要,这样才能共同推进创业项目的成长。
叶忻:在硅谷这么多年,我参与的几个创业公司都融了很多钱,产品和市场前景都不错。,我认为在硅谷创业,还存在不同文化的挑战。美国是白人的文化,欧洲的公司对我们来说也存在很多差异化的东西,不同的国家之间本就存在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产品和业务要发展到下一个层次,还需要做商务拓展、战略合作、融资、市场、定位和宣传等。
闫辉: 两位创业者不妨谈谈你们创业中,关于融资带来了哪些启发?
明方全: 我之前就职的公司 CEO 给我帮助很大,他作为一名天使投资人,经过他的推荐就将我介绍给了其他投资人。
我认为融资过程中,需要着眼于项目处于什么阶段,还要把产品和服务做好。因为任何一个产品,都会经历多个阶段的打磨。在每一个阶段的迭代中,实现每个阶段的目标,融资不会成为大问题。
王若愚: 我认为融资是构建人脉的最好方式。融资的过程实际上是拓展人脉和圈子最佳的一个方式。因为创业者有了一个很强的立场后,自然会吸引很多有意愿的人参与其中。
真正给我们天使投资支票的是 Eric Yuan( Zoom 的创始人),作为全美最成功的华人创业者之一,他给我们天使投资之后,也带我们认识很多其他投资人。我们上一轮融资里面,高瓴资本投资我们,也是 Eric Yuan 推荐的。
拓展人脉逐渐成为融资过程中不可缺的一部分。因为一旦你开始创业,你的项目是什么,具备多大的市场,能够创造多大的价值,这些问题都是关键。
美国硅谷的好处是可以认识到全世界各个地方的投资人。我们投资人有印度人、巴基斯坦人,美国人,欧洲人。如今,北美 VC (Venture Capital)对于华人创业者的接受度是很高。因为华人很勤奋,技术能力很强,做事的干劲很大。更有意思的是,我的合伙人专门选择了一个 996 的门牌号来鞭策自己。
叶忻: 20 多年前,我在美国帮张朝阳为搜狐融资,还需要找一个借口和投资人见面。Zoom 当时融资也不顺利,因为当时他做的事情大家看不懂,在美国的人脉也几乎没有。,这 20 年变化非常大。我回到硅谷后,经常把一些朋友介绍给大陆来的创业者,推荐他们加入硅谷各种协会。
现在,大陆华人的创业者有很好的机会接触到世界一流顶尖的风投。因为第一批华人创业者也成为了投资人,可以先找自己人。大陆顶尖的 VC 也都在硅谷,很多华人朋友都很容易沟通。
技术支棱项目,用户奠定基础
闫辉: 众所周知,程序员都很关注技术。大家的创业项目背后会使用什么技术?硅谷用的技术栈有什么特点?
明方全: 我们使用的技术除了推荐算法,其他后端等技术用的还是比较传统和稳定的技术。我们的推荐引擎主要是要解决,500道菜的选择问题。如何让用户快速选择喜欢吃,符合胃口的菜,这是最重要的核心。我们的产品数量不大,但库存比较小,我们不能把一个菜给推荐给很多人,因为产能是有限的,库存限制是其中的复杂度。
王若愚:其实中国有很多先进的技术栈。尤其是互联网项目并没有特别本质的区别。我觉得更多是工具的使用差异。比如中国大多数用阿里云,北美通常用AWS。在北美,AWS 之所以受到欢迎,是因为云原生这样的技术更容易使用,数据库能实现非常自动化的伸缩,让创业团队能够在早期构建一个更具有弹性的解决方案。前端移动端区别也不大,没有本质区别。如果说本质的不同,就是北美的集成(integration )功能非常发达。
中国互联网的特点是赢者通吃,无论是阿里巴巴,还是腾讯。从头做到尾,从流量的开端一直做到后面的很长尾的应用,创业公司只能成为其生态中的一环,不可能和他有平等关系。,北美有大量的公司做成熟的独立服务,北美做任何互联网产品,尤其是 SaaS 类的产品,都要做和第三方的大量集成。像我们做招聘相关产品,直接竞争对手也会互相集成,这在中国是不可能看到的。
这源于本身就存在的思维差异。在中国创业,如果产品逻辑和技术不能营造流量优势,几乎不可能做下去。在北美不同,完全可以做中间层的产品,上游可以提供流量,下游可以提供工具,中间还有人提供其它能力。站在技术角度,最大的区别是不需要把所有数据模型都设计好,而是可以先用市面上有第三方 API 快速把 MVP 原型做出来。
叶忻: 我以前也是程序员出身,但这些年主要做综合管理和项目。从大方向看,我比较倾向于公司要用开源和免费的工具,而不要在某个大厂的平台环境下去开发核心软件。
闫辉创业除了定方向、融资、构建产品,还需要流量和获取用户。在硅谷创业,有哪些获取用户的方式?
明方全: 我认为用户分为几种类型。
第一种是自己进来,我们需要通过各种办法让朋友间做推荐。
第二种通过广告,比如社交媒体的广告推广。但对于创业公司,我不建议在 MVP 没准备好之前就做广告推广。
就过往经验而言,最初我们采取地推的方式,因为我们做的是 B2B 的业务,地推效果挺好。通过地推和发传单,几个月内就快速获得了 100 多家企业客户。然后,慢慢积累做一些推广。现在我们也赞助一些会议,效果比较好。但这种方式刚开始并不推荐。美国还比较流行打电话和发邮件,费用比较贵。
我的建议是大家要先打造自己的 MVP,刚开始最好不要花钱,因为一旦花钱你就无法判断你做的东西是对的还是错的,花钱获取的用户其实不是最好的客户。
王若愚: 能跑出来的公司玩法都一样,创业中我们也用过地推的方式。中国的O2O 在消费科技如何启动方面,领先全世界。
第一步,拥有首批客户。早期我们团队中的成员,很多都试过在十字路口一家家的敲门,寻求和招聘经理沟通交流的机会。2018 年 1 月,我们发布了第一版产品。4 月份,有了 10 个付费客户。其实,要实现招聘结果,流程是比较繁琐的。从开始获得人才的源头,到过滤一些人员约面试,还要让他们来面试,还有签offer,入职还有一堆手续,流程非常长。所以 4 个月有十个付费客户是非常艰难的。
第二步,扩张。我的理解是千万不要试图砸钱,因为钱是倍增器,如果你的基础很小的话,怎么砸钱都没有用的。只有找到了一个可以倍增的方法,在这个基础上砸钱才会有显著的效果。我们称之为 Product Market Fit ,如果能找到合适的渠道,就能快速推出去。我们找到的一个渠道是北美连锁经营的餐饮店,比如汉堡王是一个典型的规模很大的餐饮店,每个店的运作模式很接近,招职位、招聘流程、需要的人的能力都是一样的。,我们在 2021 年 1 月份搞定了一家汉堡王后,6 月份就有 700 家汉堡王店客户。品牌内部的口碑传播可以让我们快速复制,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工作。也尝试过其他方式,例如写信、写邮件等,我们在尝试过后,并且对这些方法逐个分析。
始于兴趣,忠于梦想
闫辉: 如果国内程序员对硅谷创业项目感兴趣,有什么方法可以参与其中呢?
明方全: 国内程序员想在美国找工作,现有的各种各样渠道都很方便和简单。
王若愚: 我认为硅谷的华人创业企业肯定会来中国招人。国内工程师见过很多不一样的场景,比如抖音在中国十四亿的用户中训练出了深度学习的大模型,这在全球也是所向无敌。这样级别的数据量和深度学习模型,不是所有的地方的人都见过和经历过的。
国内人才池子非常大,不止华人的公司,很多北美的企业也电脑维修网希望来中国招人。因为中国消费科技、包括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跑的很快,培养出了来海量的优秀工程师。
而且,创业公司更需要有干劲的人才。而且不太可能跟谷歌这种欧美大厂正面抢人,所以一定会从全球范围内去获取优质人才。所以,大家可以去关注刚刚兴起且经历过 A 轮或 B 轮的创业公司,这样的公司通常会有很多远程职位,他们的官网都是开放的。还有很多远程工作的网站,很多想尝试的朋友可以先慢慢尝试适应这种全球协作的文化,之后再“肉身”去硅谷。
叶忻: 硅谷这边大陆来的创业者还是非常团结的,由于可以远程工作,加上一些华人工程师已经慢慢进入到技术管理层,美国的招聘经理,也更倾向于华人。中国的创业者和程序员可以借此抓住机会。创业是有周期的,软件工程师创业者要有全球的视野,我也电脑维修网希望帮助大家,让中国的创业者在全球发展。
闫辉: 从大的趋势上来看,现在是创业的低潮期,但也可能是进入的好机会。现阶段真的能够去创业的人,或许是真正的创业者。,请三位嘉宾分享一句鼓舞程序员群体的话。
明方全: 只要坚信自己能做点事情,那就去做。但做成和做不成的,唯一的差别就是体验会不一样,一定要多多尝试。
王若愚: 做技术是很幸福的,要珍惜在你创业之前做技术的时光。一旦上了“贼船”跑去创业,一旦公司不小心有点规模,可能就没有写代码那么好玩了。珍惜现在写代码的时光,不放弃寻找机会。
叶忻: 做软件工作是一个有点艺术家感觉的创作,数字化转型会产生很多机会。电脑维修网希望大家抓住这些机会,不断尝试,创造出更成功的下一代中国软件工程师创业的企业。
闫辉: 非常感谢三位嘉宾的分享,每一个人通过自己不同的背景与角度,让我们对硅谷程序员创富有了新的认知,也电脑维修网希望能给更多的程序员和读者有启发。
在充斥着创新和理想主义的地方,年轻一代的程序员又将如何展露头脚,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或许前路漫长,但只要保留勤奋、创新、坚持的信念,在创业之路上笃志前行,梦想的归处也将虽远必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