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焘回忆录(中国历史张国涛是个什么人,详细

生活百科 2023-10-15 08:57www.caominkang.com生活知识

在中共党史上,曾经发生过两次“另立中央”的非常事件。这两次“另立中央”事件,不仅在党内外造成震动,产生过较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也给中国革命事业带来了损失,一度形成党中央的分裂局面。

1931年1月7日,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于上海召开。由于这次会议完全是按照共产国际代表米夫的旨意进行,其目的就是全力扶持其门生王明上台。在会前,米夫就刻意叮嘱与会代表不要私底下搞小动作,尤其是不要通知罗章龙等中央委员参会。

按照党章规定,只有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才能参加中央委员会,但这样一来,既不是委员又不是代表的王明根本没资格参加会议。为此,米夫决定利用其权力强行召开扩大会议,这样王明才有了资格参加会议。

为使王明顺利上位,米夫事先以共产国际的名义找委员们谈话,并在一份文件中将王明列为政治局委员的候选人。这份文件一公布,会场上就乱了起来,各种争论之声此起彼伏。其中,反抗最为激烈的当属党的创始人罗章龙、何孟雄。

罗章龙、何孟雄批评米夫的做法不符合党的纪律,要求重新进行选举。双方争执不下,米夫通过共产国际的权威,将年仅27岁的王明推上了党内高层的位置。正因为如此,会后反对米夫、王明宗派主义的浪潮迅速袭来。

1931年1月13日,为抵抗米夫肆意践踏党的组织原则的做法,罗章龙、何孟雄等人召开“反对四中全会代表团”会议,并致信共产国际陈述事实。米夫为平息众怒,立即召集罗章龙、何孟雄等人开会,以共产国际大帽子进行恐吓。尽管如此,罗章龙等人还是固执己见,坚决反对米夫、王明的小宗派集团。

何孟雄等26人被害后,罗章龙更是对王明一伙极度失望,开始采取分裂党的行为来反对王明一伙。1931年1月17日,罗章龙策划成立“临时中央干事会”,也就是所谓的“第二中央”。

为阻止分裂活动的进一步蔓延,中央要求罗派成员承认错误,并将罗章龙开除党籍。在中央的打击和说服教育下,参加“第二中央”的大部分同志都公开承认了错误。至此,“第二中央”的分裂活动也随之烟消云散。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时任红四方面军负责人的张国焘开始筹划分裂活动。

当时,中央主张北上,在陕甘宁地区建立根据地,但张国焘主张到西康去,保存红军的实力。为此,中央专门召开两河口会议,阐明北进的意义。虽然在会上张国焘勉强表示同意,但会后他却拥兵自重,加快了抢班夺权的步伐。

沙窝会议期间,张国焘自恃己方兵强马壮,多次向中央要权,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为平衡党内派系,中央决定任命张国焘担任红军总政委,成为中革军委的实际负责人,但张国焘并不满足于此,提出要中央增补红四方面军的几个干部为政治局委员。

这一无理要求自然遭到了中央的驳斥,但也让张国焘心怀不满。沙窝会议以后,张国焘拒绝执行中央北上的决定。中央红军北上后,张国焘率领左路军南下,向金川流域集结。与此,他开始为分裂中央制造言论,攻击中央的北上战略是逃跑主义。

1935年10月5日,张国焘在清洗完反对派之后,将分裂活动提上了日程。不久,张国焘在四川理番县召开军队高级干部会议,公然成立所谓的“临时中央”,并自封为主席。至此,张国焘的分裂活动开始蔓延全党,酿成了严重的党内危机。

据资料记载,张国焘的分裂活动使红军遭受了严重损失。到1936年2月下旬,左路军已经由南下的8万人锐减为4万余人,这种损失在长征后期是难以想象的。惨痛的现实使存留的红军干部认识到了错误,开始反思张国焘的路线是否正确,并在左路军内部公开拥护中央的北上方针。

在内外压力下,张国焘被迫致电中央,表示原则上同意中央的北上方针。1936年6月,张国焘被迫取消“第二中央”。至此,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路线彻底破产。

Copyright © 2016-2025 www.jianfeikang.com 建飞家电维修 版权所有 Power by